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门户王赵徐孙胡朱高郭马宋 › 胡氏族谱文化 › 查看内容

浙江省永嘉县白泉陈族谱有吗?

2013-4-22 16: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982| 评论数: 0

对白泉村的了解源于“白水泉水白”这么半幅对联。
白泉村位于大若岩镇,是为陈姓聚居繁衍之地。村名得自于村后山脚下的一眼“白泉”井。
清韩则愈有《白泉诗》一首,“深山弥月苦催科,迤逦名泉今又过。严壑自然成胜迹,田庐其奈尽消磨。仅存菽麦聊如此,难缓军需可若河。独坐小楼空怅望,一声黄鸟出烟罗。”
白泉村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迄今已逾900余年历史了。其第一世祖陈忠唐时居河南开封府,任门下侍郎、检校司空、进集贤殿大学士。二世陈邕,唐中宗神龙元年登进士第,任翰林学士兼太子太保,后与宰相李林甫不合,被贬谪入闽,居樟州南厢山,其后繁衍,成为闽南陈氏大支派。至三世祖陈夷实,唐任福州禄事,后升太守,携家居长溪赤岸,其长子陈昭远,唐任浙东观察使,北迁居杭州钱塘,唐武宗时退任归隐永嘉楠溪小源茗岙为肇基始祖。十三世陈灏,宋神宗时考中法科,又中特奏科,任大理寺评事,退任归隐,居永嘉楠溪小源白泉,为白泉村陈氏开基创业始祖。白泉建村由此开始,至今已历20余世,这由陈氏行辈诗:“大善公崇守,谦尚伯信有,士元嘉允茂,鸣时继光久,贤孝际熙朝,永可承天受,春旭长征步,宇后紫云高”中可略窥一二。
“居临白水观鱼跃,门对琴山听鸟歌。”白泉村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其山环抱而四合,“东连陶公洞幽深,西接百丈瀑如帘,南面琴山钟秀气,北有白水起文波。”钟灵毓秀,风光旎旖,历代簪缨迭起,人才辈出,或守土扬疆,或廉明勤政,或戎马征战,或翰墨文章,陈贞豫、陈之元、陈安愈、陈朝元、陈匠梓等皆为历代朝庭重臣,而近现代更有陈素农、陈光中等出类拔萃之辈。
“庭前频藻承先德,架上诗书启后贤。”在白泉村,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陈氏大宗祠内的“火警鼓”与“陈氏宗谱定规”碑文了。
火警鼓,祠堂鼓的一种,是楠溪一带农村历来用于传递火警信号所用。由于楠溪一带古村多木构房屋,历代民间对防火极为重视,火警信号通常有筛锣、鸣钟、敲梆、擂鼓等。白泉村陈氏大宗祠内的火警鼓制作于明代嘉靖年间,鼓面用牛皮制成,直径1.02米,擂响时,声传数里。
“陈氏宗谱定规”石碑立于陈氏大宗中堂左侧,碑文内容为一些起宗族伦礼教化作用的内容。“盖闻礼莫大乎纲常,义尤重乎风化。承嗣,求本支之胄,不宜节外生枝。婚姻乃起化之原……特定规则,垂戒来兹。愿我宗亲毋违矩   (规矩、法度),凡诸族属,悉懔章程,庶不负防微杜渐之深心,并为易俗移风之一助云。规条例左:一、叔嫂不许结婚……二、异姓不许乱宗……三、同姓不许结婚……如有犯此条者,生子不入宗谱。惟名为同姓实非同姓者,不拘此例。”碑文左侧的落款为“光绪四年岁在戊寅孟冬月”。古代宗族组织的作用及严格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白泉村尚有曾在清朝、民国时办过书院与女子学堂,出过不少举人与贡生的潘山寮、五桂堂等。
随着时间的流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白泉村许多有关宗族社会和耕读文化遗风的见证不复存在。但是,不管怎样,白泉村是一座令人难忘的古村,并且白泉村先祖留下的“白水泉水白”这一上联还待更多的来者对出下联。
 
TAG: 
推荐到圈子 推荐给好友上一篇下一篇
-5-3-1-+1+3+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5-11-5 03:12, Processed in 0.035669 second(s), 1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