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畅谈族谱文化李氏族谱资料区 › 查看主题

8699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go

簕山渔村,李氏起源李常熙,也是陇西一族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09:5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簕山位于防城港企沙半岛东南面,是港口区企沙镇的一个自然村落,是一个远古而美丽的小渔村。村名起源,还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据簕山村李氏族谱记载,这是一片“蟹地”型风水宝地,海富景美,且长有一种神奇的树叫簕,能治百病,被称为“神药”,于是命名为“簕”。为纪念簕树奇缘,牢记簕树功劳,这村取名为簕山,沿用至今。

    簕山,没有峰峦叠嶂的高山,但森林茂密,古树参天,野花烂漫,满目苍翠,像个原始森林公园。浓荫中的簕山大门,古典优雅,独具风格。大门前的塑像古朴雅致,极富情趣。一道逶迤蜿蜒的通村大路伸向森林深处,象一条巨龙盘旋林间。

    林荫小道,树林郁郁葱葱,树影婆娑,绿意浓浓,幽暗深邃,格外幽静。林中古树种类繁多,奇异攀生,苍劲参天其中珍稀树种——车辕木、相思树、古榕树、银叶树等,成山成林,直耸云天。更为奇趣的是古老的银叶树和榕树为四世同堂,和睦共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郁郁葱葱的古树林,据说是当今世界十分罕见的原始生态林。林中的空气,澄鲜清爽,还有淡淡的清香。徜徉林中,呼吸着甜润的空气,舒心极了,如同进入天然氧吧。树上,不时传来各种各样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声声委婉动听,奏响了一曲曲美妙的森林变奏曲。



    绿荫丛中,有一桌棋对弈塑像,老者举棋,弟子托腮专心致志地学习。这让我想起了老子的《学弈》中弈秋诲弟子的情景。

    品幽苑亭中,有口古老的相思泉,始挖于明朝。泉四四周古树参天,杂草丛生,古藤攀缠,千姿百态,清荫铺地,是簕山最具原始生态的林区。自古以来,相思泉水常年不干涸,冬暖夏凉,水质纯净清甜。


    泉井前面不远的社山,一片高大连理的千年古榕树林,树身高大参天,树干屈突盘曲,枝丫虬伸龙展,姿如蛟龙;枝叶婆娑,老藤高悬,绿荫如盖,遮天蔽日;上百条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气根从天垂下,直插入灰黑色的沙土下,像一根根高大的擎天柱,别具风姿。树下,神坛香火袅袅,鼎里香烛旺盛,鼎身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村民都要按传统习俗择日做社,举行拜妈祖、祭社、祭海等民间民俗活动,祭奠先祖的一脉相承,祭拜大海的滴水之恩,祝福、祈祷古渔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社日里,还可请来邻里乡亲来聚一聚,联络加深远亲近邻之间的感情。


    簕山是一个具有古林、古堡、古文化等古韵味较浓的渔村,始建于明代中期,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里多数房屋至今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那些明清式的古屋、古楼散发出浓郁的古风神韵,有种不容侵犯的铮铮傲骨,给人一种不屈与震撼之感,令人大发怀古之情。渔村村民大多姓李,传说是诗仙李白的后裔。海堤路边的品月轩亭内与邀月台上,还雕刻有李白栩栩如生的塑像与他不朽的诗篇。


    在这错落有致的古建筑中,有一座大古宅,青砖黑瓦、墙砖斑驳,满目沧桑,但布局严谨,结构奇特,独具匠心,令人惊叹,这便是明朝的李庄古堡。古堡老宅古朴庄重,斑驳苍凉,恬静幽深,有种雄浑沧桑之美。据说李庄古堡是仿照河北的刘庄、李庄的格局,依八卦之玄理建筑成方形,围墙较高,不懂里面玄机的人,进得去,出不来,防兵乱匪盗从而达到自保的作用。现今,围墙已倒塌,只留下些许基石,不少古屋已是瓦崩墙摧,断砖狼藉,芒草凄凄,苔迹斑斑,透出一种沧海久远的气息。但从这些断垣残壁的古建筑中,还依稀窥见当年不凡的气势与高伟。望着这些遗存的古迹,心想,几百年过去了,它们究竟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记载了多少时世变迁,见证了多少人间悲喜?或许,只有那岗楼的枪眼弹孔或者沧桑幽寂的古巷见证着这沧桑的历史变迁,默默地向世人娓娓道来了……



    古堡祠堂门口,贴有一副对联,上面写道:“柱史家声远,青莲世泽长”。据了解,这副对联拟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李氏家族的精神财富,李氏得先祖李白文脉之气而泽世深长。相传,自明朝以来,李氏家族出了不少的文官武将,近现代也很多,都记载在《簕山古今名人册》里。据说,簕山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还出现诸多老寿星,就是传承了李白的脉气,得到了老子的庇佑,沾了圣人到此养的马鹿之“仙气”的缘故。因此,簕山人很以簕山古堡为荣。

    站在古堡中,望着周围古朴、恬淡和些许苍凉的渔村,望着眼前斑驳陆离的古宅城墙,我仿佛回到了远古,看到了簕山的辉煌,此刻,历史在瞬间沉淀、定格,我的思绪也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翻腾、搜寻……



    簕山渔村面朝大海,海面辽阔,苍苍茫茫,浩瀚无边;海上帆帆渔船随风飘摇,与海浪抗争。沙滩上,礁石争奇,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了勒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堵长长地古城墙似的海堤,傲然屹立,固守海岸,抵挡浪沙,保护着小渔村。



    渔村村民世世代代以“耕海”为主,运用古老的围网等渔猎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簕山盛产鱼、虾、鲎、沙虫、牡蛎、海螺,青蟹、文蛤等海产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沙虫。沙虫个大肉脆,香甜味美,鲜嫩爽口,营养丰富,产量较高,是簕山美味的特产之一,有“中国沙虫之乡”之美誉,为防城港一绝。渔村南面沙质台地海滩,最盛产沙虫。每当潮水退去,人们便带上很方便的原始工具,在那片宽阔的滩涂上忙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百年来,簕山人就是以这种传统的渔业为生,过着简朴平淡的渔家生活,形成了今日之独特而古老、淳朴的渔家风情。

    屋前的绿荫下,几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手拿蒲扇,一边扇扇子,一边闲聊着,悠闲安逸。旁边,一群孩子追逐嬉戏,有的躺在网床上荡着,逍遥自在。屋门口,几位妇女洗沙虫,晒沙虫,有说有笑。多么美好的画面!



    簕山三面环海,面向西南,海域宽阔,周围岛屿与陆地形成拢抱状。簕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每年6、7月份天文大潮“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观。

    傍晚,涨潮了。潮水汹涌,张牙舞爪,呼啸而来。汹涌的海潮,后浪推前浪,一排排潮水一层层层海浪簇拥着奔涌而来,如万马奔腾,似雷霆万钧,向海岸猛烈地冲撞,发出隆隆如雷般的响声,溅起数丈浪花,纷纷扬扬,令人兴奋,令人惊呼。此时此刻,登楼远眺,令人不由得吟诵起曹孟德的诗句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沧海一笑,迎着惊涛拍岸、浪花飞洒,渔家儿女在观潮广场欢呼雀跃,兴致盎然地与浪共舞,笑傲惊涛骇浪奏起一曲“渔歌晚唱”交响乐……

    簕山,不仅有原始森林、明朝古堡、有浩瀚大海,怪礁石、还有古老的充满渔家风味的围网捕鱼、纯朴的古风民情与天文大潮,在享受天赐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源远流长的村史文明、历史深厚的古文化、渔文化,感受村民的热情与豪爽。这样一个古朴、生态、人文合一的自然环境,这样一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古渔村,怎能不令人向往?

TOP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5-11-6 14:21, Processed in 0.060064 second(s), 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