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5-4-8
- 注册时间
- 2011-2-14
- 阅读权限
- 150
- 帖子
- 2992
- 精华
- 0
- 积分
- 34396
       
|
十二、上杭火德公祠修谱参考资料来源采用错误
五华旧谱李象元为广东梅州李氏的《建祠修谱序》中:“传世二十一位,登二百八十九年,统绪失坠,十子九亡,仅存李讳奇,外出而存,幸承宗祧,史记所载历有所考。…………迨告竣之日,卜吉升火,迎立始太祖李讳火德公、妣伍氏大夫人、副妣陈氏如夫人,于中受享。上列特牌太祖之父:李讳奇公、妣甘氏老夫人,同一受享。”其世系为:“虎—炳—渊—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漼—杰-奇-珠-火德(966)”。 而到了解放后的1989年代,福建上杭县火德公祠第一次汇总29部族谱编著成新《上杭火德公族谱》成大杂烩。
列举一、二:
1、这些谱部分是清朝以来外族修定参杂进来认定火德公的,上文已论述。其次是上祖失考、断代不祥、相传认定1206年火德公的。
2、以火德公长兄李金德来参考错误。金德公谱系历来大多不知,见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岁的三修《杭川李氏宗谱》残本(注:首修是嘉靖十八年1539已亥岁,二修是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岁),其文中“再阅念祖前代,至今只有木、火两德为序,其余三德无从稽考”。我们最早见到金德公裔谱是上传于《李氏网》论坛专区中1984年稿编写,1985年印刷《丁公李氏族谱》,庆元二年(1196)年金德公出生,从金德公开始至今,代代生辰年月日时编写清清楚楚,新修的谱不得不让人生疑。大家都知道明朝以前的兵燹之乱,很多是遗失不详的。引火德公裔孙广州李亚相宗亲考证:“网上发布的‘李金德世系’资料,对火德公世系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因为这个‘李金德’根本就不是珠公的长子、火德公的长兄;他的本名叫李英杰,号一郎,妣蓝氏;论辈份, 他应称火德公为叔公;他的父亲名叫崇富,号大郎, 是福建宁化县治平下坪的开基祖, 是老子(耳公)长孙李注的后裔,论辈份, 崇富应称珠公为叔公,《珠公遗墨》也可能就是其后裔的‘杰作’”。经细看这个近年印编《珠公遗墨》电子图片确系伪造,其用心良苦!还有一篇据称是《金德公族谱》抄本中《李氏总谱序》,也伪造抄世系附托李珠公南宋宝庆元年(1225)乙酉岁所写。世系中,宋朝有无云南先不说,李泳定怎跑到大理国去任官?查《李纲行状》世系也与此世系无关。
3、参考火德公次兄木德公谱系中有疑部分。查看木德公子孙分迁广西南宁后移贵州黔西、四川新都的宗亲旧谱,其记载与五华旧谱上系均同,木德公“生宋建隆三年(962)壬戌岁,妣曾氏生三子:骏、驹、骏”。
分析木德公长子骏公派系谱:民国三十八年(1949)《闽杭儒溪李氏与国联修第四届族谱》前世系,这个谱先世失考,初修是清同治甲子年(1864)。谱中《陇西李氏前编》序:“唐传世二十,计二百八十有九,派衍〈天潢玉牒〉,今不敢擅入谱,盖庶人不敢祖天子礼也!唐亡,有开来翁者迁邵武城,子二,长熙临,任浙东慰遂居浙东,次熙照,仍居邵武;生子韬云,韬云生英亮,皆当五代时也!英亮生新成,新成生训教,任兴化教谕;训教生泰青,任江陵令,生子泳定,任云南府尹;生子二,长纲次维。解组还乡延师训子,磨励成器,此则当北宋时也”,后依次抄世系李纲、李贵、李奎、李孟、李珠至木德公的错误杂谱。由于木德公上系有了这些新添加的,所以导致木德公及八世孙念一郎年代各不:
1上杭2011年出版杭川《李氏宗谱》木德公生1199年。
2郭公塘谱五修族谱《杭川宗谱序转载》念一郎生1079年。
3木刻《世表谱》念一郎生南宋。
4民国十七年(1928)江西谱念一郎生南宋。
5尚存墓碑载念一郎以下三世皆生南宋。
6念二郎系谱载念一郎生1225年。
7太拔院前四九郎迁移时间是延佑三年(1316)。
再看骏公系后裔又把旧谱中“1木德-2骏-3有绂-4九三郎-5百五郎-6系中-7四九郎”世系抹掉了,木德公直接生八世孙念一郎至念五郎5子。这些都源于参看了火德公裔系错误新定的谱资料,2011年《李氏木德公杭川支系源流小考》,认定木德公生九子了,其中另增加一子五四郎。(注:按嘉靖己该年(1539)《杭川李氏宗谱序》念一郎第十二世孙李澄40岁作谱序,李澄约1499年生人,加上念一郎公以上七世,共计19代。则李澄生1499-木德公生962=537年/18代=29.8岁代差均值,这才是真正的世系)。若按网上金德公谱载珠公生1176年,到木德公下的九世孙百三郎,均代差值17岁,也不合理。
4、参考江西谱有元培公。查我所见到最早有火德公长子元培公的,是江西同治五年(1866)《陇西郡李氏族谱》记载,而明、清两代时所有火德公谱系长子尚为三一郎乾培公。
5、对三二郎进行加工处理。1990年上杭谱火德公生1206年,二世祖:三二郎公(火德公次子),名宦懋,字朝宗,号乾培,讳堂深。生于公元1271年辛未岁十月十九日卯时。公元1294年甲午科中武举人,公元1296年丙申岁选任赣州于都象湖镇(今属瑞金县)都阃府职。公元1332年8月奉旨授驾前先锋,护送少帝从广西进京接位,因朝内斗争急烈,公怕株连家族,公元1333年正月偕同次子百十七郎公弃职隐居广东程(今梅县松口)宝山,改名贤德,百十七郎公改名续德,卒年失考,原葬于松口竹山脑凤形,以后子孙把公坟迁葬福建上杭稔田镇祝田村虔州坊蛇子岌。
对于唐末到火德公,上杭共参考29部谱,主要就是参看儒溪木德谱、湖头李元祥谱、下坪田德公谱,汇编而成新修的:“利贞—昌祖—彤德—庆公—宏隆—硕宗—显—爽—环鼎—爵—寅龙—熙宏—尧性—辉—连顺—乾—耳—宗—同—克—跻—恪—洪—兴族— 昙—崇—平瑶—信—超—仲翔—伯考—尚—广—敢—禹—丞— 先—长宗—君况—本—次—轨—龙—艾—雍—柔—弇—昶—皓—歆—重耳—熙—天赐—虎—炳—渊—世民—治—旦—隆基—亨—豫—适—诵—纯—忱—璀—晔—柷(17岁亡)—熙照—韬—英亮—新成—训教(又名干)—泰青(又名熏)—泳定(又名宽)—纲(宋抗金名臣,又名侗)—贵(又名复、信甫、显燔)—奎(又名文宿、燔、杰、兴隆 )—奇(又名孟、孟佑)—珠(又名德、宝珠、大郎)—火德(1206)”。还编了一个《李氏史记》,说李开来进宫,将李柷出生岁半的儿子李熙照救出的传奇故事,而传至李纲,再传到福建上杭火德公。现经李道峰宗亲考证并撰文《闽西上杭李火德祖系源流考》,全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接上本不属李纲系的火德公。从火德公儿子名字之多,也能看出是统族合祖:
火德公长子:三一郎、元培、朝文、官懋、恩荣、堡深
火德公次子:三二郎、乾培、朝宗、宦懋、安荣、堂深、贤德、云培
火德公三子:三三郎、坤培、朝美、赏懋、增荣 兆培、景成、基深、巽培、垣培。
还有就是火德公儿子以下几代,房房派派代代妻室多、子孙多,这正是后人乱衔接添加的结果。例如火德公四世孙千八郎萼藩公,就有十五个儿子: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千二郎、千三郎(以上系许、陈氏所生)、新修、新珪、新德、新民、新珍、新旺、新琁、新珩(以上系罗、邱氏所生),观各地说火德公裔谱版本颇多,以明代的旧载相比,不断添加更新,火德公上下系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上系失考、断代、相传及外族穿插进来重新修订的族谱普遍,而上杭总祠修谱正是采用了这些清代中晚期及后来的谱系资料入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