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畅谈族谱文化李氏族谱资料区 › 查看主题

11209

查看

3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go

有关义门李氏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20:47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一、义门李氏碑记

今所称故家大族,必然其祖世代有传人,其真神浩气足以贯注千百年而不能磨灭;其硕德懿行足以维持千万代而不至成灭

。其后本固,枝繁叶茂,源远流长,相承相继。如瓜瓞绵延之绵延,星光四散之蕃衍。
我义门李氏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李泰(封魏王降封濮恭王)之七世孙伯陵公之后裔。伯陵公于唐大中八年(公元八五四

年)自北南迁宣州太平县弦歌乡田段里。笃伦敦行,七世义居不分,观察使孔温业采风至宣州,闻藩属有人躬行孝义重之

上其事于朝,宣宗嘉奖,赐公龙门里官田百亩,免其徭役,旌表为义门,事详敕册。从此我江南李氏获孝义李氏之殊荣,

伯陵公为始祖。因有皇帝赐田,后裔所迁各处皆以田命名:赐田、百田、官田、启田、馆田、倾田(竺田)故先前称六田

(亦称七田)。
铎公为伯陵五世孙,联宗睦族,念先世渡江启宇,敦行孝义,于唐天佑四年,建安仁院于砂田溪西构宗祠崇祖祀,不忘先

业。第八世灯公,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官至太常礼院中书侍郎移居美溪(原太平县)百田丘,立石龛于生坟坞,口内藏

大唐赐田敕,后李氏守之。第十五世回公谥文瑞,宋元佑年进士,绍兴元年官至参知政事。第十六世约三公名若山,性至

孝,有美溪迁安仁院以守祖墓,改额为广仁寺(广施仁义)。至此之后族始藩衍,因唐赐田在龙门里,宣、池诸州所居李

氏皆以田为号。
第十八世旭公于宋孝宗淳熙元年,由美溪复迁龙门里,崇祖祀。第二十六世国公,行京 七字仲宜。宋景定元年迁池州石

台南观。第三十三世均远公字仲玉号庐峰,元年至年间由南观迁居六都乡方村,招贤里赘。族兴不忘旧(方氏孺人母家)

,虽李氏居住,方氏它徙,于是将方村更名为芳村延至今日。启田始祖,生六雁:铜乙、腊关。银三、金四、添禄、添孙

,后各称为六房始祖。方村为我庐峰公肇基之地,背山而面河,水木清华,蔚为巨族。自明朝建立公祠到道光年间更加盛

大居者约五百户,皆工子姓。第四十一世,世烨公(二房龙孙公宗兴分系)明隆庆五年由芳村迁居当涂梁柳山寺。其后分

居当涂,张家庄,良塘,鹦鹉山等处。第五十世,钦文公由鹦鹉山于光绪二十六年迁居江苏省溧水县丰安寺,生五子:江

、淮、河、汉、海,五十一世明海公由丰安迁居双泥塘,生四子:松、伯、金、志。至此唯我启田烜赫,继继承承不到二

十传,丁口巨万,开七十二庄之闶阆。绵亘三十余里。还外徙府州县,现遍布各地。观今子孙重建宗祠辑修宗谱,真乃祖

宗之真神浩气,硕德懿行得以贯注,其后本固啊!
尊祖故而敬宗,团结和睦,族谱非常重要,我宗谱光绪二十三年修至今已一百一十多年。因时代变迁,朝代更迭(辛亥革

命,军阀混战,日寇侵略,国共内战)共和后《文化大革命》把宗谱当做迷信加以焚烧。修谱之事文人问津。
幸蒙我族五十二世裔孙:文金(江苏省,溧水籍)尽奉孝道,敦宗睦族,仁义之举于公元二零零七年跋山涉水,寻遍皖南

淮北,追觅宗谱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精神与执着诚意感动上苍,终于在太原请回义门启田宗谱。承先启后,光宗耀祖。

辑和团结,为之骄傲而自豪。
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应。义门启田称谓巨盛矣!
六田(七田)现址:
赐田:黄山北区(原宣州,太平县)新华乡赐田。
百田:黟县,美溪(原太平县,美溪)
官田:青阳县,沙济镇,上章
启田:石台县,六都乡,芳村
馆田:黄山北区,耿城镇沟村(原太平县,仙源沟村)
倾田(竺田):泾县,桃花潭

辈行(五十世及以后)
五十世   钦
五十一世  明
五十二世  文
五十三世  思
五十四世  允
五十五世  恭
五十六世  克
五十七世  让
五十八世  俊
五十九世  德
六十世  九
六十一世  睦
六十二世  章
六十三世  昭
六十四世  和
六十五世  万


六田会订义门后裔为恪守,不可错紊




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叙伦堂敬立

TOP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2-7-3 20:54 | 只看该作者
四、义门李氏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唐魏王李泰七世孙李伯陵,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为躲避战乱,率其宗人,自华山南麓,迁居宣州弦歌乡田段里村。(今黄山市黟县宏潭乡附近),躬行孝义,七世同堂。时任观察史的孔温业闻其事,上奏朝廷。宣宗皇帝闻奏以后,龙心大悦,十分感动!特意降了一道圣旨:表彰李伯陵家族为“义门李氏”。并赐官田百亩,免其徭役,以示奖励。从此以后,伯陵公后裔便有了“义门李氏”的美名。
二、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聚族而居的习俗。“义门李氏”也不例外。因家族有宣宗皇帝赐田的典故和荣誉,便将各房分支以“田”命名。现今大致分布情况如下:
赐田:黄山北区(原宣州,太平县)新华乡赐田。
百田:黟县,美溪(原太平县,美溪)。
官田:青阳县,沙济镇,上章。
启田:石台县,六都乡,芳村。
馆田:黄山北区,耿城镇沟村(原太平县,仙源沟村)
顷田:(竺田)泾县,桃花潭。
含田:(环峰)含山县:东堡村、南庄村;芜湖:沈家巷李庄。
随着时光流逝,历史变迁,如今“义门李氏”后裔,如颗颗钻石,散落四海五洲,落地生根,瓜瓞绵延,蓬蓬勃勃,繁衍昌盛。正是:
脉承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太平绵瓜瓞;
源开陇西,庆龙飞凤舞,宗接四海谱华章。
三、辈行(自伯陵公起第五十世开始启用)
五十  世 钦
五十一世 明
五十二世 文
五十三世 思
五十四世 允
五十五世 恭
五十六世 克
五十七世 让
五十八世 俊
五十九世 德
六十  世 九
六十一世 睦
六十二世 章
六十三世 昭
六十四世 和
六十五世 万
注:1、宣宗皇帝所赐百亩官田位于现今: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龙门里的竺城山山脚下。
2、含山(古称环峰,因其境内多山而得名)。

注:以上文章皆由网络搜集而来。

TOP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2-7-3 20:51 | 只看该作者
三、三田李氏后裔李绂为义门美溪李氏宗谱序

      李氏系出皋陶得姓著於老子  秦赵迨汉名亟尤多  自元魏崇尚门第定天下大姓  凡七而陇西赵郡居其二  族望之盛由来久矣洎唐有天下宗派益蕃至宣宗朝因兵乱择地而居以周易筮之的乾九二曰见龙在田爰是南徙散处於徽宁池太广抚饶临诸郡不下百族  吾家临河据徽上游  当欲合徽歙宗人居相近者其立家庙以敬宗而收族服官於朝未之逮也  今年春蒙圣恩以年老赐归田里  车驱徽歙冀以展其素怀  道经仙源有馆田生来谒  出其合修家谱一编索序於予  予一考其世系本太宗第四子魏王泰阁下七世孙讳伯麟公之后  伯麟公始於宣之太邑絃歌龙门里七世同居宣宗闻其孝义赐田百亩免其徭役  继迁美溪百田后以参知政事讳回公谕葬竺城山去美溪将二百里奉祀维艰复分迁於赐田嗣   后孙枝日以蕃衍有迁於泾之竺田及顷田者有迁於石之启田者馆田其一支也  历宋元明以迄兴朝登科甲而跻台阁者代有其人  虽与我三田支分派别   然以本支百世之义断之  犹是唐宗之苗裔也  故不辞而书其简首且以明生之所为有合於予之素怀而非攀缘附会者所可比也。        旹
   乾隆五年春正月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詹事府泰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三级充三禮官副总裁前经筵讲官吏 户 兵 工四部侍郎巡抚广西总督直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三田裔孙李绂拜序

TOP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7-3 20:49 | 只看该作者
二、   唐魏王李泰后裔发展及迁徙概况

现缺失:
    从年代上看:自李泰争储失败到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4年)被改封为顺阳郡王,迁居均州郧乡(今湖北省郧县),到李泰六世孙,李自勤次子李伯陵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于华山南麓,迁居安徽宣州弦歌乡田段里村的210年里,其后裔不知所居何处?分迁哪里?
    从宗脉传承上看:
    1、李泰次子李徽、李徽子李德、李德子李评事后裔信息缺失。
    2、李泰之孙李峤的次子李逸、三子李满后裔信息缺失。
    3、李泰五世孙李自勤长子姓名及信息缺失。
现知:
    1、李泰六世孙,李自勤次子李伯陵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由华山南麓,迁居安徽宣州弦歌乡田段里村。
    2、李伯陵9世孙李大璋迁安徽含山县。
    3、李伯陵13世孙李尧臣迁安徽含山县。
    4、李伯陵16世孙李回之长子约三传安徽太平义门、含六田李氏谱系。
    5、李伯陵16世孙李回之次子纠三传安徽环峰李氏谱系。
    6、李伯陵后裔遍布安徽宣州、黄山、黟县、繁昌、池州、安庆、含山;江西上饶、浙江湖州等地,子孙散居大江南北,播迁四海五洲。

TOP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5-11-6 17:04, Processed in 0.062200 second(s), 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