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畅谈族谱文化李氏族谱资料区 › 查看主题

4488

查看

2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go

温州龙湾蟾钟李氏资料及族谱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8:5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蟾钟为李姓村,自始祖寿三公〔3〕于元至正间由缙云迁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人文蕴积深厚。出现如十一世李邦耀〔4〕、十四世李正钰〔5〕、十七世李森〔6〕等众多士人,文风颇盛。且在孝道传承中,有优良的传统。清道光二十一年,时任浙江温处兵备道陶士林〔7〕曾说蟾钟李族:“宗法祀法皆与古礼合,而又述其先世之族约,老幼尊卑必有序,祭毕馂馀必有训,子子孙孙隐合乎古人敦本之义也。”明清以来,李族先祖出现诸多敦行孝善的人士。故蟾钟村今自觉回归传统孝道建设,实为渊源有自的。此举将在龙湾区乃至全省范围产生积极影响,并为现代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辑选有关李氏先世孝行善举的事迹,均移录自光绪钞本《永场蟾钟李氏宗谱》,事迹以清至民国时期之主。据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四世蓉镜《增修宗谱序》载:“国初顺治间,诏下迁移,子姓俱散处他乡,一时仓猝就道,谱牒遂至遗失,存者只有各房所辑草谱。”《李氏宗谱》曾于清初“迁界”中失阙,故其明代及以前事迹阙如。

录文以李氏世系分列,每世以生年排序,无生年则接于后。文后三则因以字号立目,查不到其为几世,今统题“无考世系”以待后查考。录文个别地方有删节,如原文有明显舛误,迳予改正。

九世
李文秀(1615—1686),字伯俊,庠名振之,号尔周。三派九世。性敏捷。少入庠,望重一时。承乃父业,增田三千余亩。当明季崇祯时,大宗被隔村烧毁,脱非公不避艰险以复其雠,不恤身家以雪其耻,不惜资财以建厥新模,不诿合族以成此胜举,太祖有灵,能无恫然乎?公既迁居异地,复到故乡独力重建祠宇一新,固不独为一人计,实为合族计,不徒为一时计,实为千百世计也。嗣后四子入庠,两孙食禄,门闾高大,翰墨联辉。
李文奕(1633—1682),字伯郁,别号玉吾。三派九世。清初“迁界”至十一都垟儿庄。为人孝友姻睦,内外无间。聪明正直,毫末不苟。凡兹德班班可考。及其没也,本处三港庙东庑立像享祀,至今里人咸称为“李太保”云。

十世
李天球(1642—1707),字宏玺,庠名玉侯,别号友庵。三派十世。少游庠。孝弟之行徵诸门。内兄新侯公中道崩殂,托孤于公,公鞠育训诲,笃于犹子,有邓伯道风。且三世同居,有张公遗范。宗族称其友爱,赠号友庵。

十一世
李邦绍〔8〕妻王氏(1664—1732),温恭夙秉,慎淑素娴。事上接下,动不遗则。惜昊天不吊,邦绍公仅二十七而终,当是时,堂上有垂白之姑,膝下无承祧之子,氏年二十有八,正在青年,安保无他念乎?乃矢志自誓曰:“先君虽终,遗腹可望,倘李氏有后,亦未为晚。”于是,空帏独守,玉洁冰清,孝养迈姑,晨昏勿懈。越数月,诞生一子,名林松,抚育成立,择师训诲,年甫弱冠遂入郡庠。非氏之苦节贞心,曷克臻此?学宪马公以“衡水和胆”所由特加旌奖。
李邦杰(1714—1760),字汉士,号英斋。三派十一世。性纯粹,秉公无私。少入成均,遇事敢为。创大宗两廊,修始祖坟墓,公之力居多。即造荡册,亦有益焉。公诚族内之特出者也。
李邦明(1727—1798),字汉光,庠名明,号辉斋。三派十一世。熟精《周易》。少游庠,赋性耿介,薄视资财。凿池养鱼,逍遥自娱。见大宗艰于办祭,协同各派为之管理,鬻田园数十亩;见本派缺于祭享,创建小宗,亦鬻田园数十亩以为祭费记,所谓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于公无遗憾焉。
李正炳,字允彪,号惠宗。四派十一世,玉训子。援例入国学。性慷慨好施与,虽食丰履厚,总以谦抑为怀。江南苏州府元和县事周凤岐〔9〕制序详其事。

TOP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4-7-19 18:55 | 只看该作者
游客,如果你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TOP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4-7-19 18:55 | 只看该作者
游客,如果你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TOP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5-11-5 07:32, Processed in 0.061474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