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畅谈族谱文化李氏族谱资料区 › 查看主题

8598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go

鹿邑县李氏文化研究会:天下李姓 根在鹿邑 望出陇西 派分上杭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22:3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宋朝欧阳修所著的《新唐书 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頊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皋陶生益(伯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候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李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生昌祖,为陈(今河南淮阳)大夫,家于苦县(今河南鹿邑)。”
  据唐林宝所著的《元和姓纂》所载,利贞十一代孙老子,名耳,字伯阳,诞生于公元前571年,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汉司马迁在《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之史也。”这是李姓最早见诸文献,可以说老子李耳是正史立传的李姓第一人。苦县的地望历代文献记载毫无异议,所指均为今河南鹿邑县。今天,在鹿邑县,有关老子的文物遗迹十分繁多,老子也是文物遗迹中的李姓第一人。
  大量的文献记载说明,鹿邑不但是李姓的发源地,也是老子李耳的故里。
  自商末到春秋时的老子李耳,其间数百年李姓均生活在今河南鹿邑一带。从老子之后,李姓才开始分迁各地。老子的裔孙李云有两个儿子李崇和李玑,老子的九世孙李崇春秋时任陇西太守,李崇子孙居陇西,形成陇西李氏,李玑子孙居赵郡,形成赵郡李氏。
  唐王朝建立后,李渊、李世民为提高陇西李氏的地位,诏令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经赐姓、随姓、改姓,使李姓人口发展迅速,并不断向海外迁徙,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目前李姓人口全球已超过一亿,唐王朝尊奉老子李耳为祖先,使老子作为李姓鼻祖的地位得以确立。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道教的教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其所著《道德经》深奥玄妙、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元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海外华人一批批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先寻沿海近祖,再寻内地始祖,掀起了一波波寻根热,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已成为海外华人的共识。李姓也不例外,南方和海外李姓都尊奉李火德为始祖,李火德于宋末元初迁入福建上杭,如今福建上杭李火德祠已成为南方各省和海外李姓寻根问祖的大本营。然而,闽、台的李氏族谱记载李火德的祖系十分清楚,均称李火德出自陇西房,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江王李元祥的后代。
  综上所述,河南鹿邑是天下李姓的祖根地,甘肃陇西是李姓的郡望地,福建上杭是李姓远徙海外的播迁地。
  李姓作为中国人口的大姓,历史名人辈出,各朝各代、各个领域不胜枚举,在二十五史中列传的名人就有1800多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纵观历史,李氏人才济济,精英辈出,历史上李氏称帝称王者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李渊、李世民父子南征北战数年,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王朝,为李家创建了帝王基业。唐朝历时近300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最为昌盛的时期之一。思想家李耳,政治家李斯,诗人李白、李商隐、李清照,水利家李冰,以及李延年、李时珍、李四光等,群星灿烂;族居海外的华人李光耀、李政道和香港李嘉诚,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原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等等,他们都为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全球兴起了寻根谒祖的热潮和老子文化热。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鹿邑县于1991年和1996年以来先后成立了中国鹿邑老子学会、中国鹿邑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在开展老学研究、李氏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李氏文化研究总会配合县委、县政府、老子学会在老子故里连续召开了13次国际、国内老子学术思想研讨会或老子诞辰纪念会、李氏宗亲恳谈会等。1998年3月(农历二月十五日)召开了李姓诞生、老子诞辰纪念会;2000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鹿邑举办了老子邮票首发式;2002年3月召开了海峡两岸李氏恳亲暨老子诞辰纪念会;2003年10月27日在郑州召开世界李氏宗亲恳谈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李氏代表欢聚一堂共叙亲情,共谋发展;2005年11月又举办了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出席,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到会研讨;一年一度的老子诞辰纪念活动、老子庙会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在刚刚修葺一新的明道宫举办了老子诞辰2577周年拜祭大典,社会各界人士2000多人参加了公祭活动;农历三月初三,明道宫老子全铜圣像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庆典,全国道协主席题写了“道教祖庭”扁额。三月初六,来自菲律宾、台湾等海内外宗亲180多人在太清宫举行了祭拜老子大典,结束后,又举行了寻根联谊活动,市、县党政领导出席并致辞,联谊会开得隆重而热烈,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台湾都分别组织李氏宗亲代表团参加拜黄帝大典后,专程到鹿邑寻根褐祖,拜祭先祖老子。在举办好节会活动和联谊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2004年随省、市组织的赴东南亚、港、澳、台考察交流,受到了热情欢迎。2006年9月应邀参加了世界李氏宗亲总会在香港召开的联谊大会,主席台上高悬的“四海同心共创陇西新气象,万世同源毋隳鹿邑旧家风”醒目对联让全球李氏华人更进一步加深了天下李姓根在鹿邑、望在陇西的的认识。我们还多次参加了省、市有关部门召开的姓氏文化研讨会等。
  为了宣传老子思想,弘扬李氏文化,我们还先后组织或参与拍摄了《李氏春秋》、《道祖老子》、《老子不老》、《中国古代圣贤——老子》等电视剧、专题片,并在海内外播放,使世界更好地了解鹿邑,鹿邑也因此走向了世界。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介活动,在国内外理论学术界、道教界和社会各界形成了共识,扩大了影响,提升了老子文化在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对老子文化研究开发的密切关注。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姜春云、王汉斌分别为老子故里挥毫题词。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香港大公报等国内外知名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了老子文化研究开发的成果和研讨会、老子庙会盛况。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等58个国家、省级知名网站近百名编辑记者云集鹿邑进行采风。“老子故里在鹿邑,天下李姓根在鹿邑”已成为天下李姓的共识。鹿邑在海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老子文化研究开发越来越深入人心。
  近年来,通过办节会,走出去、请进来、搞联谊等大规模的宣传造势活动产生了明显效应,海内外前来寻根谒祖、参观旅游的团体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奥地利等拜祖圣团,以及来自台湾、香港等国内的众多拜祖团体,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鹿邑既是李姓的发源地,也是道教的祖庭。县委、县政府对弘扬老子文化、李姓文化、开发老子故里十分重视,投巨资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恢复了老君升仙台——明道宫建筑群,占地478亩的太清宫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御碑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建设,根据鹿邑县厚重的文化资源,县委、县政府还响亮的提出老子文化兴县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把“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国际老子文化节”和“老子庙会”,打造成世界知名文化品牌,让鹿邑名扬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鹿邑,赞美鹿邑。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招商引资,已兴建了十里文化长廊、老子故居,今年又兴建了占地百亩的老子文化广场,高达27米的花岗岩老子雕像在广场巍然屹立,国际老子文化节开幕式就在这里举行。老子升仙台、太清宫已被批准为AAAA级景区。占地60亩,设计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中华李氏大宗祠已于2007年7月奠基、动工,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研究辑刊《老子故里话老子》等书籍;由李立新博士、李文德会长编纂的《周口姓氏丛书 李姓》一书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辨源析流,图文并茂;由政府投资,历时两年,研究总会搜集整理的中华李氏族谱五卷合订线装本已正式出版,该族谱由“李氏源流”、“像讚”、“世系表”、“祖训”、“李氏名人”五部份组成,近40万字。实施老子文化和李氏寻根文化研究与开发战略,既符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不断升温的寻根热潮。
  我们要抓着这一机遇,把李姓的发源地、郡望地和播迁地打造成全球李氏宗亲寻根谒祖的圣地,旅游的宝地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

                                                                              鹿邑县李氏文化研究会

TOP

大力广泛收集广西各地姓氏的族谱文化资料,by-www.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5-8-25 04:19, Processed in 0.070087 second(s), 1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