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

标题: 济源东留村李氏家族溯源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ligg    时间: 2014-5-12 21:20     标题: 济源东留村李氏家族溯源资料

祖在邓州不记年,父在阳城坐知县,升的江南督段使,撇下一支[子在济源[东留村。

“父”即李国宁,(化名李芾)。据《阳城县志》记载:早在公元1368年3月,年仅35岁的李国宁就在山西阳城县做了知县,明洪武三年,即公元1371年6 月,年方38岁的李国宁晋升为南京都断事。据《李国宁家谱》记载,李国宁,终生养育了三个孩子,长子李富,次子李贵,三子李茂,升官赴京上任时,由于当时政局混乱,形势很不稳定,为防不测,将次子李贵寄籍在阳城县李家山,又名列家山,归途中,李国宁又将三子李茂安放在济源市的东留村。

三子李茂是东留村李氏第一世先祖。,距今已有600年来,父生儿,儿生孙,子子孙孙,,人丁兴旺,香火永续。如今留村李氏家族遍及济源,如:沁园的东留村(李氏人口约3000人)、南夫、宗庄。济水的南街。天坛的宋庄、伯王庄。北海的纸坊。玉泉的堰头。坡头的北辰。轵城的卫沟、黄龙庙、雁门、战天。克井的南庄。大欲3、4村、思礼2个村、王屋林山、邵远的邵远村孟津狮子园有1000余口人等。

东留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李门一族素有南阳华胄,北海名家的美誉。

李门一族忠孝节义、俊杰辈出。如:“闻雷哭泣”的李**被乾隆赐封为“忠孝节义”的孝子。乾隆五年,山东按察使李珣(7世)提出“防夹棍之”建议被刑部社定例,其更大作为是不带一兵一卒,把中原文明带入云南,使得云南**得以平息,云南百姓把他奉为神明,修建庙堂给及纪念,后乾隆封为山东巡抚,并赏赐银两。民国时期,先祖李作梁(17世)白手起家,诚实守信,在垣曲开创的“义源恒”商行占垣曲老城商铺的九成,其“义源恒”在垣曲县志就有记载。解放前,原下冶长泉黄河渡口的掌柜是留村李氏家人。在陈谢大军过黄河时,他们给予解放军大量的船只、物资和人力的大力支持。7、80年代,李永贵(21世)艰苦创业,敢想敢干,创建起远东电器集团,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原省人大副主任李长铎、沁园办事处原书记李会林(21世)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省三八红旗手天坛南潘支部书记李竹娥(20世)。悉心照料卧床30载父亲的李天恩(22世)被市人民政府授予“五好家庭”。。。其实,我也仅仅知道一二,在近六个世纪的长河里,我们家族涌现出许许多多贤官达人,文人墨客,军事将领,举人秀才,商界巨头、助人为乐、行为忠厚、孝顺至亲、行侠仗义、勤俭持家的国家栋梁和真诚善良的楷模这些,所有这些,让后人产生触动、启示和效仿,不断实现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夙愿,我们作为李氏家族的子孙深感骄傲和自豪。




欢迎光临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 (http://www.gzpw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