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村落) | 何处迁入 | 迁鼎时间 | 入鼎始祖 | 行辈 | 主要分布情况 |
国洋李氏宗祠 (佳阳乡国洋村) | 李鉴公于宋景德年间由长溪赤岸移徙佳阳国洋,为莅闽始祖李亮公七世孙李海后裔。 | 公元1004年 (宋影德甲辰年) | 李鉴公 | 延光文如学克大乃永传昌明弈世启后承先 | 国洋、佳阳、前岐、沙埕、点头、市区、宁德、厦门、福州、江西、浙江、香港、台湾等地。 |
章峰李氏宗祠 (管阳镇章峰村) | 李耀公于宋神宗年间迁徒管阳章峰村,为衫洋李海公后裔。 | 公元1079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 | 李耀公 | 国延凤其自开朝中俊启承永缵芳传逸才超嵇阮 | 章峰、唐阳、叠石、点头、沙埕、市区、霞浦、宁德、福州、泉州、泰顺、杭州、南京、台湾等地。 |
山门里李氏宗祠 (桐城山门里村) | 原籍山西(河南)洛阳县,元朝时迁徒福宁府十九都三门里。 | 元朝至元十七年庚辰 | 仲七公 | 炳文时孔锡从容舒育化居聚似晖嵩介让谦聪备 | 山门里、岩前、市区等地 |
武洋李氏宗祠 (前岐镇武洋村) | 原籍福清海口(高山)北宅、明崇祯年间,伯仲偕行于鼎邑沙埕,后迁前岐武洋。 | 明朝崇祯年间 | 桂盛公 | 开鸿彦圣世赓登云振宗继祖长茂永昌 | 武洋、新路头、照兰、市区、苍南、平阳、厦门等地 |
澳里李氏宗祠 (点头镇龙田村) | 宋光宗绍熙二年由福州迁徒长溪赤岸,肇基始祖百八公迁居点头龙田岙里村。 | 宋绍熙年间 | 百八公 | 庭元乔鼎其茂洪应大荣时观赞国裕复 | 澳里、观洋、海尾、点头、白琳、市区、温州、福州等地 |
海屿李氏宗祠 (点头海屿村) | 肃公十一世孙应愉公从莆田白塘迁徙沙埕后港,属入闽始祖李元祥后裔。 | 明朝末年 (约公元1600年) | 应愉公 | 应帷圣侯士若君 起开忠孝传家诗书 | 后港、奥腰、点头、海屿、硖门青屿头等地 |
大山李氏宗祠 (管阳镇大山村) | 应机公由浙江处州府缙云迁居长溪赤岸上洋,传至福荣、福贵公时迁葫芦岭,缘满公时迁松树洋,至贞公时迁居大山。 | 宋南渡时期 | 应机公 | 道允继良永绍守若为必昌乡帝支得志在大方 | 大山、管阳、市区、溪美、泰顺、瑞安、水头等地 |
角头鼻李氏 七斗岗李氏 (前岐镇彩岙村) (合于南宋洋宗祠) | 四世祖维凤公时由金乡迁入前岐彩岙薛桥头七斗岗村,其后胞弟维信公亦迁居角头鼻村,原籍泉州南安二都湖头里。 | (清乾隆年间) | 维信公 维凤公 | 上如耀孟维玉大亦 晋孝友忠信克振兴昌 | 七斗岗、角头鼻、前岐、市区、金乡、灵溪等地 |
宗祠(村落) | 何处迁入 | 迁鼎时间 | 入鼎始祖 | 行辈 | 主要分布情况 |
汪洋李氏宗祠 (贯岭镇汪洋村) | 原籍泉州府安溪县慎益乡,后迁莆田,李忌公清朝顺治年间留居平邑五岱山。 | 清顺治年间 | 李忌公 | 世德留孝悌法祖上丕前勤俭还谦逊遗箴愿勉旃 | 汪洋、贯岭、市区、桥墩、五岱、苍南等地 |
排头李氏宗祠 (贯岭镇排头村) | 原籍安溪长泰里镇抚乡,仕享公康熙丙午年(1666)由原籍迁平阳石头岭,再迁卅六都中峰,二世祖淑宝公迁到排头金山头,同时又有族亲多人迁入排头周围安居。 | 公元1678年 (清康熙戊午年) | 仕享公 | 功进大云长光延宾义知新若敏求轶思铭景简靖迪先猷 | 排头、库口、贯岭、市区、苍南等地 |
磨石山李氏宗祠 (店下镇磨石山村) | 原籍永春县官林,十三世奕增公自官林迁徙沙埕。 | 清嘉庆年间 | 奕增公 | 维汝奕曾克缵世德笃学懋修嘉祚永锡 | 店下、沙埕、市区、马站等地 |
茗洋李氏宗祠 (贯岭镇茗洋村) | 原籍泉州府安溪县湖头里,一世祖文凤公迁徙南安二十八都半岭回龙,二世祖明义公迁到福宁府十九都茗洋村。 | 公元1603年 (明万历癸卯年) | 明义公 | 仪绍孔盛步上大廷丕钦乃祖邦国维荣 | 茗洋、贯岭、市区、灵溪、桥墩、五岱、平阳、宁德、福州等地 |
垅墘李氏宗祠 (点头镇龙田村) | 由福州迁到长溪赤岸,后迁居福宁二十都垅墘(埕基里),属杉洋李诲公后裔。 | 宋绍熙年间 | 百六公 | 向卿为守道 大学济兴厚 | 垅乾、点头、白琳、市区、秦屿、福州等地 |
深垅李氏宗祠 (桐城浮柳村) | 原籍泉州府安溪县湖头,为君达公后裔,廷玉公迁徙福州汤岭,再迁霞浦雁落洋,万十三公时迁到白琳白岩村,廷玉公为畲族李氏之始祖。 | 公元1513年 (明正德八年) | 万十三公 | 思宗荣昌盛读书振家声竹林能挺秀兰桂自胜芳 | 深垅、沿州、翠郊、安仁山、市区、苍南、泰顺、霞浦、厦门、台湾等地 |
牛角湾李氏宗祠 (苍南县华阳乡) | 士子鸣承大有学绍先圣志步青云祖上诒译 | 华阳、桥亭、佳阳、瑞云、前岐、市区、苍南等地 |
宗祠(村落) | 何处迁入 | 迁鼎时间 | 入鼎始祖 | 行辈 | 主要分布情况 |
长社李氏宗祠 (管阳镇长社村) | 先祖由漳州迁至安溪湖头漈内尾园溪仔,一世祖大选公明万历年间移徙平阳北港王湾,三世祖春公迁居管阳长社村。 | 明朝万历年间迁徙平阳 | 李春公 | 未列字行 | 长社、管阳、白琳、市区等地 |
王西宅李氏 (前岐照兰王西宅) | 原籍泉州府安溪龙观里湖头大西坑、六世祖仁伯公迁徙平阳竹园,再迁北岙、到其房公时迁入鼎邑二十都。 | 清乾隆丙戊年 | 其房公 | 如为成孝第发祖上丕前勤俭还谦逊遗箴愿勉旃 | 王西宅、前岐、市区等地 |
弹港李氏宗祠 (店下镇溪美村) | 原系浙江青田梅岐李姓,于元末避乱迁居店下弹港。 | 元末年间 | 真一公 | 鼎宗到峻建国佳瑞宪守传芳微基绪宏开绳祖武 | 福鼎、店下、流美、秦屿、佳阳、屿前、宁德等地 |
南广李氏宗祠 (潘溪南广村) | 莅鼎始祖百七公由福州迁到长溪赤岸,又转迁秦川之西罗浮岭(现南广村)。 | 宋绍熙年间 | 百七公 | 均有日故正士延光大国道学启良家善宗应毓德 | 南广、白琳、市区等地。 |
秦屿李氏 (福鼎市秦屿镇) | 后岐李氏原籍漳州,清康熙年间徙居秦屿康湖村后岐。 | 清康熙年间 | 李绣公 | 未取字行 | 秦屿、白琳、市区、福州等地 |
康湖李氏原籍福建兴化 | 清康熙年间 | 子谟公 | 子春有廷志金景慕斯广懋德瑞启隆光尊亲笃敬 | ||
秦屿街尾亭下李氏据说原籍也在漳州 塞碧李氏据说也是从漳州迁入。 迁居秦屿李氏的支系较多,因缺材料,待日后补录。 | |||||
宗祠(村落) | 何处迁入 | 迁鼎时间 | 入鼎始祖 | 行辈 | 主要分布情况 |
南镇李氏 (沙埕镇南镇村) | 原籍四川金堂,一世祖肇永公于明洪武年间迁到永春和平里,莅鼎始祖约清咸丰年间到沙埕南镇村 | 清咸丰年间 |
| 延功懋德乃佑咸绥孝友传家政读书毓俊贤 | 南镇、沙埕、市区、宁德、福州等地 |
乾头李氏宗祠 (管阳镇乾头村) | 祖籍泉州府南安县梅花村,国玉公康熙年间籍医卜远而来泰顺八都桥,随后迁居乾头。 | 清康熙年间 | 国玉公 | 国有正调廷邦绍大学可传裕复纬经纶仰 | 乾头、管阳、市区、章峰、点头等地 |
蒋家洋李氏 (店下镇菰北村,属南宋洋宗祠) | 原籍安溪长泰里镇抚乡,功赐公于万功廿六年(1598年)迁往平邑卅一都南宋洋,至十二世延地公由苍南南宋于清嘉庆年间迁入蒋家洋。 | 清嘉庆年间 | 延地公 | 同排头李氏 | 福鼎、溪美、沙埕、市区等地 |
山门下李氏祖厅 (硖门乡秦石村) | 原居上杭丰朗乡银江,后迁石狮市永宁镇,廷爷公时迁霞浦七都牙城东门山,而后迁居秦石山门下村。 | 清道光年间 | 廷爷公 | 天恩勤眷顾祖德永垂芳 绳武追来孝传家十世昌 | 硖门、牙城、霞浦、市区等地 |
山后李氏祖厅 (硖门乡秦石村) | 由汀州永定县堂竹坵迁鼎邑十一都秦石山后。 | 清康熙年间 | 元嘉公 元礼公 | 永日锡仪绍孔盛步上大 | 硖门、牙城、市区、山后等地 |
日岙李氏 (秦屿镇日岙村) (合于大山宗祠) | 原籍上杭县胜运,清初迁入福鼎溪美老鸦洋,数年后迁秦屿日岙村。 | 清康熙年间 | 宪南公 | 庆树景大时思克辅乡 世候延道学宗孟寿荣 | 日岙、秦屿、市区等地 |
新中国成立前后入鼎李氏有:平阳青街李氏、江西南平李氏、山西阳城李氏、山东寿光李氏、山东青岛李氏等。以上资料依据李声国先生有关福鼎李氏支系源流研究文章,参考宗祠家谱和宗祠负责人提供的材料,而作适当摘要整理,还有部分小支系,因缺资料,暂未收录。 编者:李宗焕 | |||||
| 欢迎光临 广西族谱文化网gzpwh.com (http://www.gzpwh.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 |